导演: | 郑君里 蔡楚生 |
主演: | 舒锈文 吴茵 上官云珠 白杨 Boxun Zhou 陶金 |
国家/地区: | 芬兰 |
类型: | 其他 |
上映日期: | 1999 |
版本: | DVD版 |
对白语言: | 汉语普通话 |
评分: | 凑合 |
上海某纱厂的女工素芬和夜校教师张忠良相识并相爱。张忠良为宣传抗日,给义勇军募捐,引起纱厂温经理的不满。没多久,素芬和忠良结婚了,一年后有了一个儿子。
抗战全面爆发以后,忠良因参加救护队离开了上海,与亲人告别。素芬带着孩子、婆婆回到乡下。但农村已被日寇侵占。
忠良的弟弟忠民和教师婉华参加了抗日游击队。父亲因向日寇要求减少征收粮食,被吊死。素芬又和儿子、婆婆回到上海,到了难民事务所。
忠良在参加抗战过程中历尽磨难,好容易逃出到了重庆,但无依无靠,为生活所迫,他去找在抗战前认识的温经理的小姨王丽珍。已成交际花的王丽珍在干爸庞浩公的公司里给忠良找了份工作。渐渐地,忠良经不起堕落生活的诱惑,终于和王丽珍结了婚。
这时,素芬和婆婆则过着艰难的生活。忠良当上了庞浩公的私人秘书,终日来往穿梭于上层社会的人群中,将素芬等早已抛置脑后。而抗战胜利后,素芬还盼望着得到丈夫的消息。忠良回到上海后又和王丽珍的表姐何文艳发生了关系。素芬为养家糊口,到何文艳家做了女佣。
一次在何文艳举行的晚宴上,素芬认出了丈夫忠良,当她说出真相时语惊四座。后素芬收到忠民的来信,忠民已与婉华结婚,并祝兄嫂全家幸福。这时,素芬才将实情告诉婆婆。张母找到儿子,当面痛斥忠良,但懦弱的忠良仍不悔改,素芬万般无奈,投河自尽了。
这部影片上映后受到观众空前热烈的欢迎,卖座之盛,继《渔光曲》之后再创最高纪录。连映三个月,观众达70万人次。影片之所以成功,是由于编导者以深刻的内容和通俗的手法,敏锐地传达了广大中国人民在抗战前后的感情、心理和思想,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无情现实。
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故事,包容了对一个时代历史变迁的反思。影片借鉴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,将戏剧性和抒情性相结合。
它的故事曲折,结构缜密,几条线索通过交插和对比的手法,推动情节步步深入展开,使人物命运扣人心弦。它又着眼于以情动人,画面的长镜头处理和画外歌曲声,选用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,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诗意。
影片着力刻画的人物也十分成功。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传统美德的素芬,表现了矛盾心理和双重性格的张忠良,以及代表上层阶级的凶狠残忍的王丽珍等,这些艺术形象体现了时代矛盾的深度和广度。
在中国电影史上,该片被誉为“史诗式的影片"而列入优秀影片的行列。